close

  在今天下午舉辦的中國科協年會女科學家高層論壇上,一組對比懸殊的數據很快抓住了張英傑的耳朵,這位昆明理工大學校長、雲南省女高級知識分子協會會長聽後意識到,婦女頂起半邊天的說法在科學領域只是個“泡影”。
  2012年,我國在讀女研究生超過84萬人,占研究生總數的48.98%,其中女博士超過10萬人,占博士生總數的36.45%。同一年的數據還顯示,我國高校專任教師中女性有70多萬人,占全體專任教師人數的近五成,不過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女教師不到三成(28.57%)。而在中國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最高殿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女院士僅占院士總人數的5%左右。
  會場上,張英傑向這組數據的報告人、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提了兩個問題:女博士多,女院士卻很少,原本具有規模優勢的女性科研工作者,最終未能轉為質量優勢,究竟為何?又該怎麼辦?
  根據高瑞平的報告,我國女性研發人員總體數量的確不少,超過115萬人,占全國研發人員總數的1/4,總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不管是女性所從事科技工作的細分領域,還是所獲取的科研資助,比起男性都顯得“弱勢”。高瑞平說,目前,高校女教師從事的大多是文學、歷史、語言等專業的教學工作,女性即使能夠從事自然科學領域研究,也多集中在生物學、醫學等“硬度”較低的專業,數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專業仍大多為男性的“天下”。
  來自國家自然基金委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設立20年來資助3004人,其中女性256人,僅占8%左右。這是一個定位為培養高層次科研人員的基金項目,20年來,傑青中已有143人當選中科院院士,現年60歲以下的166位在內地工作的院士中,86.1%曾獲得過傑青基金資助,另有5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形之下,女性科學家無論是申請者還是獲資助者的情況都不樂觀,高瑞平說,這恰好印證了國外相關學者所發現的科學界女性科學家群體的特殊分佈結構——“泄漏的管道”,即隨著學術地位的提升,女性的人數卻越來越少。
  的確,女性進入高層次人才隊伍渠道不暢的問題並非我國科學界所獨有,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麼,既然是世界性問題,難道真的是因女性自身的性別問題,比如人們常說的“女性真的不如男性聰明?”抑或“家庭和孕期拖住女性成才後腿?”
  至少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王志珍看來,前者是站不住腳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篇學術論文說過女性智商低於男性,而且我們還可以昂首挺胸地說,從某種意義上,女性的情商還高於男性。”但她也承認,男女科學家的科研前途差距是在30歲左右拉開的,很重要的一點,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可能導致她的興奮點就會有所轉移。所謂在28歲~35歲這個科研工作的黃金年齡段,女性雖正值青春年華,但不得不為家庭和子女作出犧牲。
  高瑞平不否認這一點,但她認為,在當下中國的科技評價和科研環境中,造成這一問題的更重要原因在於,女性參與科研相關決策和管理的機會“較少”。
  具體反映在科學資助活動中,就是進入項目評審、特別是終評環節的女性明顯偏少,而且項目資助強度越大,參與項目評議的女性越少。高瑞平說,這很不利於女性活躍在科學前沿並承擔大型科研項目。
  根據高瑞平提供的數據,1986年國家自然基金委第一屆評審組中女性科研人員只有23人,所占比例為4.7%;2008年這項指標為7.1%;在2010年評審組中,女性科學家為141人,所占比例為9.2%;2012年評審組換屆後女性比例為10.4%。儘管已經創歷史新高,但也只是剛超過一成。
  高瑞平呼籲,應讓更多女性參與項目評審工作,首先表明女性是科學共同體的一部分,其次可以增強基金委內部的性別平等意識,還可以給女性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從基金委內部瞭解資助與評議系統如何運行的機會,幫助其把握更廣闊的科學前沿概貌。此外,這也有利於女性科研人員建立自己的社會網絡,促進她們的事業發展。
  事實上,增加女性評議專家、特別是參與資助決策的女性人數,也是不少發達國家科學基金組織促進性別平等的舉措。例如,歐洲委員會於2009年提出將科學基金組織女性評議專家比例提高到40%的目標,以幫助更多女性參與科學資助決策與管理。而在2007年,歐盟25國女性在評審委員會中的平均比例為22%,2010年已顯著增長至36%。
  當然,這一“治本”的藥方並非一蹴而就。畢竟,基金評審的決策圈會涉及一些人的利益,而職稱評審的決策圈又牽涉另一些人的利益。於是,高瑞平所在的國家自然基金委決定,從2011年開始,將女性申請青年科學基金的年齡從原先的35歲以下放寬到40歲以下。2012年又將新設立的優秀青年基金申請年齡調整為男性38歲以下,女性40歲以下。近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女性資助率(即獲資助者占申請者的比例)達到13.62%,比男性還高出3個百分點,改變了過去長期低於男性0.5%~3.9%的局面。
  更為重要的是,高瑞平說,女性獲得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不僅表明她們已成為自己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而且也為更加年輕的女性科研人員樹立了很好的“角色榜樣”,激勵更多包括年輕女碩士、女博士在內的年輕女性邁入科學殿堂。
  本報昆明5月23日電  (原標題:女博士多,女院士少原因何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34jkjx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